新书《骑砍三国之逆臣祸将》已发,目前第一个故事段落章节已写完-《骑砍三国之御寇》


    第(2/3)页

    信心满满的纪三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掀起的叛乱竟还不如上次,不足月旬便被羊续轻松平定!

    再次遁回江夏,纪三本还有些不服气,憋足了劲招兵买马,不断联络其他黄巾贼首,正准备一雪前耻,却在不久之后又听到一个令他十分震撼的消息...

    汝南黄巾戴风率众十万过境侵袭,结果刚才打下一座寥县(汝南郡与庐江郡的交界),正准备攻打安风县时,便在城外被羊续率军击溃,斩首数千不说,渠帅戴风亦遭生擒!

    这厮这么生猛的吗?

    纪三倒吸一口冷气,他实在不明白,一个履任不久的外地人,为何能在短短时间内便将舒城上下尽收一心?又哪里来的这般厉害的将兵手段呢?

    纪三自然不知,这新任庐江太守出身于泰山羊氏,泰山郡傍山靠海,从春秋战国开始便武风强横。其他地方不安分的人往往只在乱世时才纷纷跳出,而泰山却是不管盛世乱世,盗匪层出不穷,屡见不鲜,从来就没几日消停过,自然而然地,此地的世家羊氏也已总结出丰富的斗争经验了。

    故而羊续的这些手段,诚可谓家学渊源了。

    不管羊续为何生猛,反正纪三是彻底吓住了,决定只要此人在舒城一日,自家便绝不踏足庐江。

    天从人愿,中平三年,荆州赵慈发动叛乱,斩杀南阳太守秦颉,攻陷六座县城,因为之前在庐江的表现太过亮眼,羊续被朝廷拜为南阳太守,负责平定赵慈叛乱,庐江太守则由贵迁接任。

    打听到这位贵太守上任之后除了大肆敛财,便是整天邀请一些士子清谈风月,碌碌无为,不甘寂寞的纪三聚齐数万人马第三次杀回老家。

    初战告捷,打下寻阳,纪三重拾信心,次战再告捷,攻克居巢,纪三信心大增,不久便听闻贵迁弃官而逃不知所踪的消息,更是大喜过望,只觉这一次大事终于可成矣,于是原本的目标皖城也不打了,直接带着人马兴冲冲地杀向舒城。

    结果刚到城下,却在城头上看到了一张皱纹满满,令他厌恶至极的老脸!

    陆康,你这老匹夫还没死啊!

    换将如换刀,旧太守陆康重新出山,立刻形势逆转,纪三众上一刻还势如破竹的大跃进,下一刻却变成抱头鼠窜的大后退,从舒城城下退回居巢,又从居巢退回寻阳,正准备驾轻就熟地过江往江夏逃窜,却发现这一次此路不通了。

    却是寻阳渡口竟被陆康提前派遣人马一把火烧了!

    “狗日的陆老匹夫!”纪三狠狠吐了口浓痰,瞪着眼给大伙鼓劲:“弟兄们手脚快些,把壕墙起来了,大伙就能睡个安稳觉啦。”

    又来回巡视了一遭,见战壕工事都被安排的井井有条,他心中颇为满意,不由对身边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点了点头:“陟儿,这几日辛苦你了。”

    那少年正是纪三收养的养子,自然随他的姓,原本性格颇为柔弱,纪三不太喜欢,便一直让他留守在江夏的山寨中,结果去年突发一场大病之后,再度醒来的义子心性大变,不仅性格变得果决勇敢,为人处世也沉稳许多,更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纪陟。

    纪三问过这个字有什么意思,纪陟回答,陟就是指登山,寓意便是人生应该像登山一样,由低处走向高处,纪三听后大为赞赏。

    再度的惨败,似乎磨灭了纪三不久前才提起的心气,自发现渡口被毁后,他便躲在县令留下的府宅整日饮酒作乐,足不出户,城中大小事务皆压在了纪陟一人的肩上。

    士卒没有休息,纪陟又何尝有过?

    看着少年眼珠子里一道道的血丝,纪三有些惭愧,默然半晌,长叹一声,“悔不听吾儿之言,当初若是先打下皖城,咱们也不至于落到如今这般田地,进退不能!”

    “往事不可追,义父不必为此事耿耿。”纪陟摇了摇头,连日操劳让少年本该清澈的声音变的沙哑:“再者说了,攻下皖城虽然能多一条退往汝南的退路,但我观陆康此人,行事周密,谋定而后动,既然能派人烧毁寻阳渡口,皖城北面的龙舒想必也会安排人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