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怎么看都是大明要好的多。 最起码见官不跪,最起码还有些优待,衣食无忧,最起码不用担心哪天就会把命丢掉。 看着向自己跑来的三个家伙,姜梵的第一反应不是等着这三个家伙跑过来,而是直接喝道:“站住!” 同时,左手已经立了起来——身后跟着的同一个小旗部的斥候们直接把火锅端了起来。 哪怕对面那么多人里面跑过来的只有这三个书生打扮的家伙,而且看起来就是大明的士子,可是姜梵依旧选择了小心行事。 不小心行事的不是没有,只是那些家伙们都已经凉的透透的。 尤其是这里还是辽东,实际上的建奴控制区域,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大明的士子,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不正常的情况。 赵研东无可奈何的停下了脚步。 对面的这些丘八实在是太无礼了,面对着举人老爷就这么着把火铳给端了起来,这是想要杀人? 都说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其实换成举人也差不多,能把理说清楚的情况还是少数。 主要是这些兵的手里有火铳,还有刀。 见赵研东等人止住了脚步,姜梵才问道:“尔等何人?可有能证明自己身份的物事?” 赵研东整了整已经被浆洗的发白,破损处还打了几个补丁的衣服,这才拱手道:“我等三人乃是大明崇祯三年的举人,因罪发配至此,得遇我大明士卒,故而前来拜见。” 姜梵很想问问赵研东,自己是不是长的很像个二傻子? 崇祯三年的举人发配到辽东?你能不能想一个更可靠的理由出来? 然而下一刻,赵研东掏出来的户籍证明,则是实打实的证明了赵研东并没有说谎。 崇祯三年的举人,崇祯八年因为被发往辽东,户籍上面的印章,前面几处是由地方到京城,再到山海关和广宁卫,最后一处则是海州卫。 总之,这玩意可以肯定百分百是真的,各处暗记都能对的上。 将户籍册子扔还给赵研东之后,姜梵又接着问道:“就算你们被发配到辽东,如何在这里占山为王?建奴没发现你们?” 赵研东拱了拱手,开口道:“倒是多亏了沈阳城中的杨七七杨老爷,多亏他多方周旋照顾,这山上才有了些气象,我等也不至于饿死于辽东。” 姜梵嘿了一声,笑道:“你等宁肯饿死也不肯降了建奴?” 言下之意,无疑就是怀疑赵研东三人与建奴有所勾结——哪怕是光凭着这三个家伙的满头长发就能确信这三个人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种时候不好好损这些家伙几句,心里不痛快。 面对着姜梵的疑问,赵研东的脸色涨的通红,怒道:“武王伐纣,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我等虽然不比先贤,建奴更不比武王,可是我等好歹心中也有忠义之心,也知廉耻,宁死也不降建奴!” 赵研东的这番话一出口就已经后悔了。 被姜梵一激,这番话说的是痛快了,可是实际上,这几句话也把自己这些人置入了险地——如果姜梵读书,再歪曲一下自己的意思,那么其心可诛这四个字可就成真的了。 把自己三人比为伯夷、叔齐,那么谁是纣?谁是武王? 虽然从实际上面来说,建奴算得上是臣子,对大明兴兵实际上跟武王伐纣没什么区别,可是关键在于名! 武王是什么名声?建奴是什么名声?倒是那昏君,跟纣王相比也强不到哪儿去,可能还不如纣王? 不过姜梵的反应让赵研东等三人暗自松了一口气——笑的鼻子不见鼻子眼不见眼的姜梵现在心情好的很。 忠义之士啊,这三个家伙哪怕是犯了事儿被扔到辽东,都想着如何重归大明,宁肯饿死也不降建奴,一见斥候小旗部立即就现身相见,把整个寨子都拱手送上,这样儿的不是忠贞之士,那什么样儿的才是? 现在再看这三个读书人,姜梵顿时就觉得这三人高大上起来——瞧身上那破衣服,虽然补丁摞补丁的,可是浆洗的干净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