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哭笑不得的窘境-《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第(1/3)页

    四合院多出了刘岚,还有她那两个孩子后,更加热闹了。

    周海龙和周海涛都在红星小学读书,跟阎解娣的年纪差不多,因此三人经常一块上下学。

    许大茂多了两个儿子,整个人也挺直了腰杆,又恢复了往日的雄风。

    聋老太太的病,在服用了丁秋楠开的药方后,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

    只不过整个人好像老了一圈,现在一天三顿饭都是一大妈做好了,给她送过去。

    完成了撰写守则的任务后。

    李爱国重新调回131包乘组,整日奔驰在从京城到津城的铁轨上。

    前往津城的时候,辛苦几个小时。

    返回京城的路上,就可以在宿营车内跟张雅芝交流种菜的心得。

    小日子过得倒也算是快乐。

    只是李爱国也感觉到了。

    自从重新回到包乘组后,自己的任务好像变多了。

    在机务段里,工作分为两种。

    一种是活计。

    又简称为本职工作。

    比如李爱国作为包乘组的司机,驾驶列车前往津城,这就是活计。

    活计是可以请假的。

    即使活计无法顺利完成,也没有关系。

    第二种是任务。

    任务是上级临时分配的工作。

    比如临时调配到货运列车上,完成一次运输任务。

    这叫做任务。

    任务不可推脱。

    必须完成。

    还得是尽善尽美的完成。

    这年代,天大地大,任务最大。

    这不。

    这天行车回到机务段。

    李爱国刚跟曹文直他们一块,刚从火车头上跳下来,脚下扬起的尘土还没有落地。

    一位身穿工装的调度员就快步跑了过来。

    “李爱国同志,刚接到调度站的通知,咱们机务段的一辆运煤列车,突发故障,撂在了京门铁路上。”

    还没等李爱国反应过来,曹文直的脸色就变了。

    “京门铁路.那段铁路是繁忙路段,每天有七八趟西边进京的列车经过。”

    李爱国这会也想起了京门铁路的信息。

    京门铁路的名字听起来很大气,其实是指京城到门头沟的那段铁路线,在后世算是地铁。

    距离前门机务段只有六十多里地的距离,全长仅仅五十多公里。

    京门铁路是京城近郊修建最早的铁路线。

    门头沟地区是京城附近有名的煤矿区。

    为了将煤矿倒腾出来,前朝管理者批准了简部奏请,修建西直门到门头沟的铁路支线方案,由我国著名的铁路专家詹天佑主持修造。

    解放后,京门铁路线继续承担煤炭向外运输任务,同时还为地区经济建设,民生保障做出杰出贡献。

    担负起门头沟片区居民出行的重任。

    别看乘坐火车抵达京城火车站,需要两个多小时。

    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却是民众首选的交通方式。

    一旦运煤列车没有及时清空,那么后续的列车只能堵在铁轨上。

    ……

    “区间隔离了吗?”李爱国问道。

    调度员点头道:“已经隔离了,沿途的列车都被勒令停在原地,等待调度命令。”

    “走,我们马上出发!”

    李爱国不再犹豫。

    这是一次重大的任务。

    作为火车司机,遇到重大任务,必须勇于顶上去。

    “调度室为了这次救援任务,特意调派了一辆苏制fd型蒸汽机车,就停在前面。”

    李爱国带着副司机刘清泉和司炉工老赵跟着调度员,大步往站场走去。

    曹文直有些不放心,从后面跟上来,拍拍李爱国的肩膀:“爱国,门头沟那边的铁路是老铁路了,行车的时候,注意点。”

    “你放心吧,师傅,我开了半年火车了,从来没有出过事!肯定不会有问题。”李爱国拍着胸脯保证道。

    话是这么说,李爱国却有些担心。

    开火车跟开汽车不一样,摸着方向盘,踩下油门,到处都能乱蹿。

    火车司机出发前,必须得搞清楚沿途铁路的状况。

    要从资料室取出该路段的线路纵断面,进行细致的研究,确定行车方案。

    但是。

    目前时间不允许这么做,只能靠着自己的胆量和技术执行任务了。

    同时这也是段里面选择李爱国执行任务的原因。

    按理说。

    曹文直作为李爱国的师傅,无论是行车经验和里程数都远超李爱国。

    只是经过几次的任务,李爱国的技术和随机应变能力,已经征服了段里面的领导。

    机务段的领导,在得知意外发生时,第一反应,就是将李爱国派过去。

    这小子指靠得住。

    苏制fd型蒸汽机车比一般的蒸汽火车更长、更大,总重254.4吨,机车及煤水车全长29070毫米。
    第(1/3)页